BOB手机网页登录入口

媒体BOB手机网页登录入口

《中国教育报》​(4版):天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
2018-03-29 14:12  

 

  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天津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。天津立足定位、积极作为,全力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。

   抓实抓细 扎实推进

   强化协商机制,推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。与京冀签署多项教育合作协议。三地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同研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,明确“十三五”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。三地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共同制定2018年京津冀教育督导协作实施方案。编制天津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实施方案,重点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。与京冀教育部门共同起草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(2018—2020年),指导下一阶段教育协同工作。

   深化同城化试点,推进高等教育协同创新。天津高校主动参与京津冀工业大学、医科大学等8个协同创新联盟建设,不断凝聚协同创新动力,联合建立了“京津冀环境污染控制协同创新中心”等开放式研究机构。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求,打造高端智库及研发机构,南开大学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,天津大学成立前沿技术研究院,全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。京津高校探索人才联合培养机制,天津农学院与北京农学院签订本科生学分互认协议,天津医科大学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开设选修课程。举办京津冀高校研究生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大赛和研究生创新论坛,制定京津冀研究生教育协同发展指导方案。三地高校教师交流密切,河北省高校干部来天津市高校挂职已制度化。与河北省教育厅签署两地教师、校长交流合作框架协议,进一步明确师资交流的层次、规模及保障机制。

   发挥职教资源优势,加速现代职业教育融合发展。近年来,天津职业教育不断适应产业升级需求,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。三地共同成立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。与石家庄签署了现代职业教育帮扶合作框架协议,对口开展职教师资培训等多项帮扶合作。三年来,牵头举办京津冀职业教育产教对接活动10余次,发起成立了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、京津冀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和京津冀养老与护理职教集团,产教对接机制不断完善。为助力雄安新区建设,会同河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,对新区属地职业教育发展现状、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等进行实地调研。天津职业大学立足雄安新区建设需求,积极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训。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与河北省雄县职教中心合作,积极开展合作办学。

   加强基础教育交流,共同提升公共教育共享水平。天津市教委会同京冀教育部门,共同探索基础教育合作机制,制定京津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工作方案。北京通州区、天津武清区、河北廊坊签署“通武廊”教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,天津北辰区、北京大兴区、河北廊坊市联合实施中小学交流合作工程。天津中小学与河北省基础教育学校开展“点对点”交流,南开中学与邯郸市第二中学签署合作协议,在学校管理、师资队伍建设、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。积极引进首都优质教育资源,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已投入使用,和平区政府与中国教科院共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。借助天津市中小学国家课程备授课系统、中小学生网络空间人人通系统等数字平台,可面向京津冀师生开放优质基础教育资源。2017年5月,三地共建的“京津冀中学历史网络学习社区”正式开通,服务于京津冀三地广大师生。

   以重点项目为龙头,加强教育对口帮扶。依据津冀政府签署的《关于对口帮扶承德市贫困县框架协议》,天津市财政拨付2亿元专项资金,支持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建设。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专门制定了承德分校师资培训方案,对来自承德技师学院的70余名教师开展专业培训。与此同时,东丽、津南等区已制定教育帮扶方案,明确面向承德地区对口帮扶的任务目标。南开中学、北师大天津附中选派优秀教师前往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,开展教学交流。

   把握关键 重点突破

   抓战略对接。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,加强与雄安新区教育规划对接、政策对接和项目对接,支持优质教育资源与雄安新区合作。充分发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作用,推进相关院校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分校,提升雄安新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。推进职业大学主动对接雄安,继续为新区建设开展先期技能培训。

   抓项目承接。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综合承接平台和海河教育园区、健康产业园区等专项承接平台的资源优势,积极承接首都教育资源转移。优化各区承接平台公共教育配套设施建设,为疏解的企事业职工解除后顾之忧。

   抓机制创新。与京冀两地教育部门建立定期协商制度,进一步畅通协调沟通机制,共商教育协同发展重大问题,共同制定相关教育规划、政策和措施,全面落实各项交流合作协议。围绕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教育支撑作用、教育资源布局、教育体制机制等,加强协同研究,推出一批决策咨询成果。打破政策壁垒,完善疏解学校新校区建设及运行资金、建设用地、教师工作生活、学生学籍等保障措施,将有效经验做法固化下来,形成制度机制。

   抓产业对接。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,优化市属高校学科专业结构,充分发挥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作用,促进学科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。借重首都高校资源,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、重大问题、关键技术,联合开展协同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。深化京津冀职业教育协作平台和机制建设,促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贯通中高本硕人才培养渠道,为三地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。

   抓资源共享。通过共建共享、联合办学等方式,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。鼓励和支持天津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、素质教育基地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、数字化教育资源等面向京冀开放,实现资源共享。完善三地教师交流机制,建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,扩大校长、教师、管理干部挂职交流规模。

   抓两头延伸。一方面着力推动京津冀高端区域教育一体化,力争在通州、大兴、北辰、武清、廊坊区域率先实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;另一方面要抓好精准帮扶、补齐短板工作,着力发挥天津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比较优势,主动输出优质资源,深入实施京津冀教育对口帮扶项目计划,扎实推进“一十百千万”工程,加快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建设进度,推进跨省市的中高职衔接,切实做好对河北省特困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。

关闭窗口
滚动搜索
联系方式
XML 地图